| |
| 南华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2005年总目录 |
| 2005,6(6) [摘要(836)] [PDF] |
| |
| “三个社会发展目标”和艰苦奋斗 |
| 周作武,周育平 |
| 2005,6(6):1-4 [摘要(822)] [PDF] |
| |
| 转型时期沿海发达农村地区经济型领导:合法性地诞生,非正式地运作 |
| 李超海 |
| 2005,6(6):5-9 [摘要(769)] [PDF] |
| |
| “一分为三”与国际关系研究 |
| 曹晓飞,周德义 |
| 2005,6(6):10-12 [摘要(765)] [PDF] |
| |
| 论文化的主体 |
| 周晓阳,管瑛,胡正东 |
| 2005,6(6):13-16 [摘要(923)] [PDF] |
| |
|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研究四题 |
| 陈曙光 |
| 2005,6(6):17-21 [摘要(647)] [PDF] |
| |
| 已经在此 |
| 舒红跃,刘衍永 |
| 2005,6(6):22-24 [摘要(820)] [PDF] |
| |
| 我国核电产业的垄断性分析及规制改革模式刍议 |
| 高阳,邹树梁 |
| 2005,6(6):25-30,46 [摘要(1045)] [PDF] |
| |
| 斯密和李斯特生产力思想之比较研究 |
| 张均德,张科 |
| 2005,6(6):31-34 [摘要(799)] [PDF] |
| |
| 传统投资项目评价方法基于CAPM与Black—Scholes模型的优化 |
| 彭耿 |
| 2005,6(6):35-37 [摘要(1014)] [PDF] |
| |
| 世界核电发展的历史、现状与新趋势 |
| 邹树梁 |
| 2005,6(6):38-42 [摘要(1263)] [PDF] |
| |
| 企业营销非道德性表现分析——基于营销管理过程逻辑的观点 |
| 周林森 |
| 2005,6(6):43-46 [摘要(722)] [PDF] |
| |
| 基于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中国MP3产业“游击战”思考 |
| 王亚,宗刚 |
| 2005,6(6):47-48,54 [摘要(991)] [PDF] |
| |
|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问题理论辨析 |
| 马乙玉 |
| 2005,6(6):49-51 [摘要(1310)] [PDF] |
| |
| 论王船山的法治观 |
| 陈元桂,彭红 |
| 2005,6(6):52-54 [摘要(968)] [PDF] |
| |
| 论新闻法的一般渊源——兼论中国新闻法渊源的立法选择 |
| 刘均匀,罗万里 |
| 2005,6(6):55-57 [摘要(1006)] [PDF] |
| |
| 略论国家在宏观调控法中的定性 |
| 邹杰 |
| 2005,6(6):58-60 [摘要(1594)] [PDF] |
| |
| 论行政判决的既判力——兼与民事判决既判力比较 |
| 李金勇,吕成 |
| 2005,6(6):61-64 [摘要(1169)] [PDF] |
| |
| 论我国刑事司法中累犯认定的误区 |
| 刘丽华 |
| 2005,6(6):65-67 [摘要(916)] [PDF] |
| |
| 论法院调解的诚信原则 |
| 许光大,刘汉贵 |
| 2005,6(6):68-70 [摘要(887)] [PDF] |
| |
| 国际诉讼竞合及其规制——兼论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 |
| 董四化,杨戬 |
| 2005,6(6):71-74 [摘要(1053)] [PDF] |
| |
| 《助语辞》训释的修辞特色 |
| 彭再新,邱凌 |
| 2005,6(6):75-77 [摘要(1097)] [PDF] |
| |
| 衡阳话假摄字主要元音研究 |
| 贺琼 |
| 2005,6(6):78-80,83 [摘要(958)] [PDF] |
| |
| 从语义特征看汉语及物动词语义差异 |
| 张岳健 |
| 2005,6(6):81-83 [摘要(883)] [PDF] |
| |
| 张扬自我的“新女性”——从文化视角看《浮生六记》中的陈芸形象 |
| 孙兰花 |
| 2005,6(6):84-86 [摘要(746)] [PDF] |
| |
| 论作家个性气质与文学风格的关系 |
| 汪宁漪,童李君 |
| 2005,6(6):87-89 [摘要(968)] [PDF] |
| |
| 原型的置换变形:《巴黎圣母院》 |
| 王淑林 |
| 2005,6(6):90-92 [摘要(1016)] [PDF] |
| |
| 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|
| 杨群,刘益 |
| 2005,6(6):93-95,106 [摘要(1578)] [PDF] |
| |
|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我国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新思考 |
| 张桂华,曾志伟 |
| 2005,6(6):96-98 [摘要(928)] [PDF] |
| |
| 论教育公平内涵的时代特征 |
| 赵洁 |
| 2005,6(6):99-101 [摘要(1085)] [PDF] |
| |
| 试论大学生人格缺陷及其调节 |
| 张玉芬 |
| 2005,6(6):102-103,111 [摘要(853)] [PDF] |
| |
| 大学生自我肯定状况的分析及对策 |
| 洪冬美 |
| 2005,6(6):104-106 [摘要(935)] [PDF] |
| |
| 日本信息化建设现状与认识 |
| 王以群 |
| 2005,6(6):107-111 [摘要(704)] [PDF] |
| |
| 中国出版产业化的内涵及其发展构想 |
| 黄阿妮 |
| 2005,6(6):112-114 [摘要(868)] [PDF] |
| |
| 南华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2005年总目录(作者后括号内前一数字表示期号,后一数字表示页码) |
| 2005,6(6):115-120 [摘要(636)] [PDF] |
| |
| 投稿须知 |
| 2005,6(6):F0003 [摘要(702)] [PDF] |
| |
| 《南华大学学报·社会科学版》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|
| 2005,6(6):F0004 [摘要(647)] [PDF] |
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