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岭,陈艳华,刘拥征,陈方志.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作用.[J].中南医学科学杂志.,2009,(5):544-546. |
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作用 |
Clinical Stud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|
|
DOI: |
中文关键词: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幽门螺杆菌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|
英文关键词: |
基金项目: |
李岭 陈艳华 刘拥征 陈方志 |
李岭,陈艳华,刘拥征(南华大学,第二附属医院,血液内科,湖南,衡阳,421001) ;陈方志(南华大学,第二附属医院,消化内科) ? |
摘要点击次数: 874 |
全文下载次数: 0 |
中文摘要: |
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(ITP)与幽门螺杆菌(HP)的关系及抗HP治疗在ITP患者中的意义. 方法 选取71例确诊为ITP的初治患者,采用14碳尿素呼气试验(14C-UBT)分为HP阳性者48例和HP阴性者23例.HP阳性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24例,泼尼松组24例,HP阴性者23例为对照组,联合用药组予抗HP治疗及泼尼松治疗,泼尼松组、对照组仅用泼尼松治疗. 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2周、4周、3个月血小板计数均呈递增趋势,联合用药组增加最明显,同时与泼尼松组、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(P<0.05),但泼尼松组和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显著性(P>0.05);联合用药组、泼尼松组、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.67%、62.50%、56.52%, 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泼尼松组(P<0.05)、对照组(P<0.01);泼尼松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(P>0.05). 结论 HP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,对HP阳性的ITP患者行抗HP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. |
英文摘要: |
|
查看全文 查看/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|
关闭 |
|
|
|